世人皆欲杀

《东北虎》:又一场营销错位造成的“惨案” “丧”和“绝望”的文艺片就别强行营销了!得不偿失

去看了《东北虎》,简单码两句吧!这片子没什么情节可言,所以,剧不剧透的,似乎区别也不大,那就不放剧透预警了,看到这句话,不想往下拉的,就此点叉吧,麻烦了。


整部电影,严格来说,不到两小时,但观影过程,明显让人觉得比三个小时还长——电影节奏异常缓慢!不过,这正是导演刻意营造的。


电影始终浸透着衰败而绝望的氛围,无论是冰冷凋敝的环境,荒谬悲凉的情节,还是人物无时无刻不表现出的麻木、滞重,让电影的节奏以超出正常需要的缓慢推进着。


片中人个个都像自带慢动作,行动、语言、表情,都是,就像垂暮的老年人那样迟滞,对周遭的一切都没有兴趣,也没有欲望。同时,可供浪费的无聊时间实在太多,多到让他们用慢动作来填充无尽的时间空洞……刻意为之的慢,加重了片中时长的粘稠感,也让那种对无望生活的忍受显得愈发沉重,当然,也就更加明确地点明,这里的人不是在“生活”,只是在竭尽全力又无可奈何地“生存”。


虽然影片宣传的都是章宇和马丽两人饰演的夫妻,似乎电影主旨是“原配斗小三”,是非常抓马的家庭喜剧,可事实上,电影是章宇饰演的徐东独挑大梁。前半段是他为自己的爱犬复仇,后半段则是复仇过程中与“仇人”某种层面的和解,中间穿插着身患精神病却比绝大部分人都正常和善良的诗人,把要不到的账变成日复一日讨债仪式的马经理亲戚们……


徐东的人生,一如鹤岗的外在环境一样毫无生机,也全无期待,就像电影开场时他的自我论断一样,“年老色衰”“经济破产”。


而所谓的老婆抓出轨、斗小三,其实是电影里最无关紧要的部分。不仅仅是戏份上不重要,在电影叙事过程中的作用也不重要,反而是一种和主旨格格不入的“梦幻般的存在”。尽管这部分贡献了片中一个无意义却也难得轻松的笑点——马丽一把抓下疑似小三头上的帽子,看到一头湿漉漉的黑色长发后,连忙说“快戴上吧,别感冒了”……


电影中,所有和感情相关的部分,无论是马丽饰演的妻子,还是作为小三的护士小薇,画面都和其他部分有明显区别,色调和布景,都显得温暖、文艺、浪漫,而毫无真实感!徐东每次开门回到家的过场,开门后是小清新的内景,而背后却是杂乱陈旧的楼道,加强了类似“梦呓”的不真实感。


从这个角度上说,作为一部上海电影节金爵奖最佳影片,《东北虎》的口碑翻车,无疑又是一场营销错位造成的“惨案”。看营销方投放的预告片,炒作的宣传点,人们会以为这是一部章宇和马丽共同担纲的“喜剧片”,或者至少是“黑色幽默片”,看片前的预设大约也是要哈哈哈的。可结果呢?黑色是颇有些黑色的,但表面上的幽默都是叫人无奈和叹息的,哪怕是“小二”那个善良到不可思议的智力低下者,他带来的些许温暖,也依旧是那么悲凉。


电影中所有戳动人的细节,都是悲哀的,比如徐东和诗人说,他帮不了自己,因为“你们文人,是弱势群体”,而对方则说,“我有精神病!管用不?”又比如徐东和“杀犬仇人”马千里窗户丢进的被萝卜砸中头后,一起躺在地上,徐东问“被蔬菜袭击,是第一次么?”甚至还有马千里问“那我跪下怎么算?”徐东二话不说地也“扑通”一声跪下……就在警察局门口。


狗狗部分情节的处理,会让所有爱狗的人攥紧拳头,我也是一直等到片尾字幕给出“没有任何动物在拍摄过程中受伤”的说明,心里才稍微好受一点儿……虽然也真的就是一点儿。电影开篇时,是非常痛恨马千里这个角色的,可越往后看,越觉得他也是太过无奈,甚至到最后,徐东反而是与“仇人”、诗人在一起喝酒时 ,才是快活的——稍稍恢复了那么一点点活人的生气。


整部电影在痛苦不堪和麻木不仁间往复循环,唯一的亮色和带点儿活泛气息的,也就只有徐东的出轨对象——护士小薇。电影没有讲述他们之间的背德关系是如何开始的,但在如此压抑和无望的现实生活里,有一个多少愿意搅起一些波澜的“意外”,大约真是很难抗拒的吧……


虽然电影没有明确描写,但欠马千里工程款的发包方,在对方上门要债时,说自己也被打上了,自己也要不到钱,而马千里牺牲了徐东的爱狗,去讨好的讨债公司,也在查证了欠债方背景后说“比较有难度”,这些在暗指什么,恐怕大家心里都清楚……自古“民不与官斗”,有钱的永远干不过有权的,历来如此。


所以,最讽刺的,当然是结尾时等待妻子生产的徐东,回忆年少时自己高烧不退,母亲安慰他的话——明天可有意思了呢!以及片尾第一行字幕说欠钱的工程方被抓,欠款被要回来等等……


于是,就更荒诞了。


别的没法说,只希望营销方吃一堑长一智,内核写满丧和绝望的“文艺片”,真的别再用“喜剧”或“爱情”的噱头来宣传了!文艺片有它特定的受众群体和期待值,用货不对版的营销,忽悠普通观众入场的结果,只能是口碑反噬,真的得不偿失,见光死!


何必呢?还白白连累挺好的导演和演员……



Fin


评论(2)
热度(4)
回到首页
© 世人皆欲杀 | Powered by LOFTER